一個具有至少6億元商機的大蛋糕今年將擺到中國的會計師事務所面前,引起了會計師事務所這個行業的廣泛關注。
這種關注緣于去年底,國資委副主任李毅中在中央電視臺《對話》節目中提及:對國資委 旗下189家中央大型國有企業,國資委擬于2004年統一聘請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計,具體方法是“國資委聘任,企業出錢”。
據一位注冊會計師介紹,為國資委下屬189家企業進行為期一年的國有企業清產核資,估計會給注冊會計師行業提供至少幾億元收入。這189家都是國家特大型企業,而且下屬企業眾多。按每家企業收費300萬元計,大約有6億元的收入。
這位注冊會計師強調,這只是初步估計,很可能收費更高。如果2004年改由國資委為189家企業統一聘請會計師事務所,每家會計師事務所都需要努力爭取業務。
據悉,去年12月下旬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按業務收入大小,統計出“2003年度會計師事務所全國前百家信息”,首次公布“百強排行榜”,這些會計師事務所在搶奪這個國企審計蛋糕中具有了一定的優勢。
信譽面臨考驗
在巨大的商機面前,中國會計師事務所也正面臨著巨大的信譽考驗。“中國的會計師事務所在過去的幾年里已經在證券市場上付出了代價。”《財經時報》昨天援引一位業內人士的話指出,“隨著銀廣夏、麥科特等上市公司造假問題相繼暴露,幾十名注冊會計師倒下,注冊會計師整體形象受到極大影響。”
中國的會計師事務所還面臨著另一個瓶頸,即一味追求規模效應,而不走專業化發展之路。據了解,國內會計師事務所之間的區別很小,只是幾千萬元與1千萬元的區別,或者擁有幾十個注冊會計師與幾百個注冊會計師的區別。
一位注冊會計師甚至表示了審計國企可能滋生腐敗的擔憂。189家中央下屬的大型國有企業中,許多連董事會都未建立,經營者肩負著董事會的一些職能。而國內企業聘請會計師事務所的模式存在問題,譬如管理層可能與審計師“合謀”,出現注冊會計師“拿人錢財,與人消災”的現象。
相關熱詞: 會計師事務所